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程 > 数据库 > 正文

数据库介绍 常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库介绍

来源:未知 编辑:天选资讯 时间:2023-02-07

  整理者简介:董雯,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在读。对应用微观发展经济学、实证公司金融、城市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感兴趣,在专业学习之余喜欢阅读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

  时间跨度: 2008、2009(测试性调查,北京、上海、广东);2010(基线年以后每年一次跟踪调查。最新公开数据:CFPS2016(追访)调查数据。

  调查区域: 2010年在全国(西藏、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海南、香港、澳门、台湾不在其列)正式实施。

  研究主题: 关注中国居民的经济与非经济福利,以及包括经济活动、教育成果、家庭关系与家庭动态、人口迁移、健康等在内的诸多研究主题。

  陈永伟、顾佳峰、史宇鹏,2014:《住房财富、信贷约束与城镇家庭教育开支——来自CFPS2010数据的证据》,《经济研究》,增1期。

  马光荣、周广肃,201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经济研究》,第11期。

  周广肃、樊纲、申广军,2014:《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7期。

  胡枫、陈玉宇,2012:《社会网络与农户借贷行为——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金融研究》,第12期。

  熊瑞祥、李辉文,2016:《儿童照管、公共服务与农村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经济学(季刊)》第16卷第1期。

  时间跨度:2011年(基线调查);以后每两年追踪一次,调查结束1年后,数据对外界公开。2013年(追踪调查);2014年(“中国中老年生命历程调查”专项)。最新公开数据:2015年CHARLS全国追踪调查数据。

  调查区域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家户、个人(45岁及以上);2015年全国追访时,其样本已覆盖总计1.24万户家庭中的2.3万名受访者。

  主要调查项目: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体格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资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等。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经济学(婚姻、彩礼等)、社会保障、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基线个村、居展开。

  张川川、陈斌开,2014:《“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经济研究》,第11期。

  雷晓燕、许文健、赵耀辉,2014:《高攀的婚姻更令人满意吗?婚姻匹配模式及其长远影响》,《经济学(季刊)》,第14卷第1期。

  李力行、周广肃,2014:《家庭借贷约束、公共教育支出与社会流动性》,《经济学(季刊)》,第14卷第1期。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2016:《农地确权促进了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管理世界》,第1期。

  张川川、李雅娴、胡志安,2017:《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预期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经济学(季刊)》,第16卷第2期。

  张锦华、刘进、许庆,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土地流转与农地滞留》,《管理世界》,第1期。

  封进、韩旭,2017:《退休年龄制度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世界经济》,第6期。

  时间跨度:1989年—2011年(每两年一次,进行连续跟踪调查,最终形成9年的面板数据)。

  调查区域: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北京、上海、重庆等12省(直辖市)。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社区、家庭、个人;大约4400个家庭,19000个调查对象。

  主要调查项目:个体层次变量:家庭成员的人口学特征、就业、教育、工资收入、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等详细信息。家庭层次变量:农业生产、农作物价值、家庭收入、消费、居住情况、交通工具、家庭财产等。社区层次变量:村人数、村户数、是否实行医疗保险、医院情况、消费结构、学校情况、计划生育情况、食品价格等。

  研究主题:该调查旨在检验健康、营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变如何作用于整个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

  吴贾、姚先国、张俊森,2015:《城乡户籍歧视是否趋于止步?来自改革进程中的经验证据:1989—2011》,《经济研究》,第11期。

  赵颖,2016:《员工下岗、家庭资源与子女教育》,《经济研究》,第5期。

  王天宇、彭晓博,2015:《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经济研究》,第2期。

  王智波、李长洪,2016:《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探究我国男性工资婚姻议价的形成机制》,《经济学(季刊)》,第15卷第3期。

  时间跨度:分两期,第一期:2003年—2008年2008年,每年一次;第二期:2010年—2019年,每两年一次。最新公开数据:CGSS2013。

  调查区域:以CGSS2013为例,在全国一共抽取了100个县(区),加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5个大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元。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家庭、个人(18岁及以上);总样本量约为12000人。

  主要调查项目:价值观、社会态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健康、家庭及个人基本情况、教育、职业等。

  陈刚,2015:《管制与创业——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管理世界》,第5期。

  左翔、李明,2016:《环境污染与居民政治态度》,《经济学(季刊)》,第15卷第4期。

  阮荣平、郑风田、刘力,2014:《信仰的力量:宗教有利于创业吗?》,《经济研究》,第3期。

  阳义南、连玉君,2015:《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动态解析——CGSS与CLDS混合截面数据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第4期。

  孙晓冬、赖凯声,2016:《有儿子的母亲更传统吗?儿子和女儿对父母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学研究》,第2期。

  时间跨度: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已经收集了1988、1995、2002、2007和2013年的收支信息,以及其他家庭和个人信息。最新公开数据:CHIP2013。

  调查区域:以CHIP2013为例,样本覆盖了东、中、西部的15个省份126城市234个县区。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家庭、个人;包含3个子数据库(城镇住户、农村住户、流动人口(2002年以后新增))。以CHIP2013为例,共抽选出18948个住户样本和64777个个体样本,其中包括7175户城镇住户样本、11013户农村住户样本和760户外来务工住户样本。

  主要调查项目:住户个人层面的基本信息、就业信息,以及家庭层面的基本信息、主要收支信息和一些专题性问题。包括收入、支出、住户成员个人情况、劳动时间安排、就业情况、住户资产、拆迁征地情况、农业经营等内容。

  研究主题:教育回报、收入分配、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户籍制度等。被称为迄今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万海远、李实,2013:《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研究》,第9期。

  周广肃、谭华清、李力行,2017:《外出务工经历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吗?》,《经济学(季刊)》,第16卷第2期。

  时间跨度:2011年开始首轮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追踪调查。目前可利用数据CHFS2011、CHFS2013、CHFS2015。

  调查区域和调查规模:以CFPS2013为例,除追访2011年访问的8438户家庭、29000个个体外,样本进行首次扩展,最终共计调查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新疆、西藏除外)262个县区的28241个家庭,93000个个体。

  主要调查项目:家庭收入储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家庭负债、财富、保险、社会保障、消费支出、教育、就业等。

  李雪松、黄彦彦,2015:《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和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经济研究》,第9期。

  李雪莲、马双、邓翔,2015:《公务员家庭、创业与寻租动机》,《经济研究》,第5期。

  尹志超、吴雨、甘犁,2015:《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经济研究》,第3期。

  钱先航、曹廷求、曹春方,2015:《既患贫又患不安:编制与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马双、李雪莲、蔡栋梁:2017:《最低工资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经济研究》,第6期。

  时间跨度:每年调查一次,文献中较早的数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所含经常性调查户每年轮换1/3,即每个家庭(个体)样本存续期为3年,从而形成连续面板数据。

  调查区域:全国范围内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区的住户。一般会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部分地区的样本数据。

  主要调查项目:代表性家庭(个人)的家庭结构、教育、就业、收入、支出以及消费的详细资料。

  陈斌开、张川川,2016:《人力资本和中国城市住房价格》,《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韩军、刘润娟、张俊森,2015:《对外开放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南方谈话”和“入世”后效果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李宏斌、施新政、吴斌珍,2014:《中国居民退休前后的消费行为研究》,《经济学(季刊)》,第14卷第1期。

  陈斌开、,2013:《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经济研究》,第1期。

  时间跨度:1990 年、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査数据。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家庭、个人;1999年和2000年数据为全国人口的1%随机子样本,2005年数据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随机再抽样,占全国总人口的0.2%。

  主要调查项目:个人层次变量:人口学特征、就业、教育、迁移等。家庭层次变量:家庭特征、住房、生育、生活条件等。

  研究主题:计划生育效果、劳动力迁移、人口老龄化、留守老人与儿童、房地产价格等。

  张川川,2015:《“中等教育陷阱”?——出口扩张、就业增长与个体教育决策》,《经济研究》,第12期。

  夏怡然、陆铭,2015:《城市间的“孟母三迁”: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向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第10期。

  林莞娟、赵耀辉,2014:《“重男轻女”降低女性福利吗?离婚与抚养压力》,《经济学(季刊)》,第14卷第1期。

  倪鹏途、陆铭,2016:《市场准入与“大众创业”: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第4期。

  吴要武、刘倩,2014:《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剩男?》,《经济学(季刊)》,第14卷第1期。

  时间跨度:2011年正式启动,对中国城乡以村/居为追踪范围的家庭、劳动力个体开展每两年一次的动态追踪调查。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社区、家庭、劳动;调查对象为样本家庭户中的全部劳动力(年龄15至64岁的家庭成员)。

  刘毓芸、徐现祥、肖泽凯,2015:《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倒U型模式》,《经济研究》,第10期。

  分析单位与调查规模:学校、班级、学生、家长;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和初中三年级(9年级)两个同期群为调查起点,以学校为基础,在入选的县级单位随机抽取了112所学校、438个班级进行调查,被抽中班级的学生全体入样,基线万名学生。

  研究主题:旨在揭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结构对于个人教育产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教育产出在个人生命历程中发生作用的过程。

  调查区域: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243个县、市、区的4382家宗教活动场。

  调查对象:包括各县、市、区的宗教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

  研究主题:旨在记录并解释中国宗教的现状与变迁,全面收集中国宗教不同层次的基础数据,综合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宗教发展状况。

  调查对象: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5-59周岁流动人口;以2014年为例,样本容量为200937个。

  主要调查项目:较为详细的流动人口的人口基本特征、教育、流动情况、职业、配偶和子女性别年龄特征等信息。

  时间跨度:最早开始于1984年,2003年期开始对农村住户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两级调查。

  主要调查项目:家庭基本情况、土地情况、固定资产、农业生产与经营、家庭收支与消费、居住情况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各地区农户及其家庭成员的生产、消费、就业、生活及其他各项活动。

  程名望、盖庆恩、Jin Yanhong、史清华,2016:《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户收入增长》,《经济研究》,第1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论文大焖锅(PaperExpress)”,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广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号“社会科学中的机器学习”每周推送 R、 Python 、 ArcGIS及 Stata 等软件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中的运用实例及教程。本帐号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硕教授及其团队负责。欢迎媒体及学界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联系邮箱ilikemachinelearning@o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织梦模板大全 dedecms.codesdq 联系QQ:121673232 邮箱:121673232@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